8月以来
中省市主流媒体纷纷聚焦
五峰大学生村医
8月15日
《新闻直播间》
湖北五峰:开展定向委培
大学生村医已实现全覆盖
9月25日
《朝闻天下》
湖北宜昌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大学生村医 农民新“健康守护神”
10月3日
《新闻联播》
大学生村医
农民新一代“健康守护神”
8月12日
新华网
《湖北五峰实现大学生村医全覆盖》
8月26日
中国日报网
上下滑动
“药要规范吃。规范吃的意思就是早一颗、晚一颗。血压降下来也要吃……”这是23岁的乡村医生杨海燕跟病人的日常交流。因为村民多数年纪较大,受教育程度不高,很多简单的要求也需要杨海燕反复地说。
从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之后,杨海燕于2019年3月来到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百年关村,正式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医。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地处湖北省西南部,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五峰是深度贫困地区,属国家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现贫困人口总规模数为20069户59070人,因病致贫7785户,22061人,因病致贫率37.5%。
上任之初,杨海燕“斥巨资”5000元买了一辆摩托车,并很快学会了骑摩托车。“这样下户(去病人家)就方便多了。”自此她骑着车,在师傅老村医裴光鑫的带领下,拜访了村里的1662名村民,为他们建立了健康档案。
作为一名村医,杨海燕的日常工作包括给病人诊疗、慢病随访、定期去村里做健康教育等等。
对于从小梦想成为一名医生的杨海燕来说,村医的工作和她理想中穿白大褂出入手术室的医生有所不同,但她不觉得枯燥乏味。在与村民的深度沟通中,她在脑中构建了一幅村民“健康地图”,对村民们的健康状况如数家珍。“当村医也不差啊……他们(村民)感激我,我很开心。”能够切实帮助到乡里乡亲,得到他们的支持和认可,杨海燕认为这是她的“获得感”。
80岁的村民曾庆秀在谈到杨海燕的时候,连连说好。“医术好、态度好、对病人细心负责。” 曾庆秀患有高血压,腿脚也不灵便,去一趟村卫生院走走停停要2个小时,自从杨海燕来到村里,时不时上门送药,查体量血压。
70岁的村医裴光鑫行医50年了,带了很多徒弟,杨海燕是其中之一。后继有人,裴光鑫很欣慰。
目前,湖北宜昌市有村卫生室1369个,乡村医生3038人。从2014年起宜昌市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定向委托培养工程,旨在破解乡村医生队伍老化、后继无人、素质不高、服务不优等难题,开辟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新路径。
杨海燕就是这定向委培的村医之一。群山围绕的百年关村,大多数留守村民多是老人与孩子,杨海燕的同龄人并不多。闲暇之余,23岁的年轻女孩爱在网上“买买买”,追剧。如果下户时恰好遇到路况良好,她也爱在乡间小路上“飙车”,“有时候能开到50、60马呢。”
虽然有时也会向往城市五彩丰富的生活,但杨海燕很确定她当前的目标是跟着老师提高诊疗技术。
“如果村民们需要我,我愿意在村里扎根下去,守护村民的健康。”(记者 罗望舒、刘坤)
工人日报客户端
上下滑动
工人日报客户端8月26日电 “没得话说,好!比起过去,现在方便太多了。”8月25日,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百年关村卫生室,前来定期测量血压的曾庆秀老人对记者说道。
“小病拖、大病磨、缺医少药.....”乡村医生裴光鑫如此形容早些年的看病之难。行医50年,问诊4代人,如今他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村卫生室的更新与蜕变。
这些年除了硬件设施改进了,村卫生室还迎来了“新鲜血液”——95后。
2014年,五峰开始实施大学生村医定向委培工程,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联合高校定向委培97名大学生村医。今年6月,最后一批22名大学生村医毕业到岗,五峰实现了大学生村医全覆盖。
杨海燕就是其中一员,去年3月,她被分配到五峰长乐坪镇百年关村,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医,在“师带徒”“一对一”模式下,杨海燕跟着裴光鑫开启了她的乡村医生之路。
“我在诊疗服务、中医技能等方面有专长,但在网络系统、信息化服务还存在短板,速度慢”裴医生表示,有了大学生村医后,他们之间可以取长补短,能更好地配合为村民服务。
“小杨服务态度好!”身穿白大褂、戴着黑框眼镜、梳着利落的马尾,1997年出生的杨海燕虽然还略显青涩,但村里的老人都对她赞不绝口。
“我在服务老百姓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有一种获得感,只要村民需要我,我就会留下来”,在谈到未来的职业规划时,杨海燕表示,医生是一个严肃的职业,她要一直保持学习状态,“不进步就要落后”。
截至今年8月,五峰已完成80092人的家庭医生签约,40309名常住贫困人口每年享受健康体检,贫困人口签约服务全覆盖,近万名慢病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工人日报记者安彦璟 唐姝 张翀)
长江云
上下滑动
中央媒体“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团一组来到了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五峰是湖北省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因病致贫率达37.5%。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设一直是困扰当地的难题。五峰如何挣脱困境?我们一起来看看。
在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百年关村,70岁的老村医裴光鑫向记者们讲述了自己从医50年的故事。
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百年关村乡村医生裴光鑫:“我之前是一名民办教师,因为看到农村极度缺医少药,小病拖、大病磨,病死了还喝不上药,所以我就弃教从医,就这样为村民们服务了50年。村民离不开我、村民需要我,我也离不开村民,所以就搞到了现在,看了四代人的病。”
看了四代人,裴光鑫也在大山里待了一辈子,可是让裴光鑫担心的是,自己越来越老,大山又留不住年轻人,乡村医生的队伍一度青黄不接。为了改变这一困境,2014年,宜昌启动大学生村医定向委培计划,并协议约定,每年补助定向委培村医1万元生活费和学费,毕业后到村保底担任5年乡村医生。2019年,参与定向委培计划的杨海燕大学毕业第一个“飞”回了百年关村,成了裴光鑫的“接班人”。
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百年关村乡村医生杨海燕:“在村里工作,村民都对我比较好,有一种获得感,而且现在政策比较好,工作待遇这方面都还比较好的。”
让杨海燕愿意留下来的,除了待遇,还因为有好师傅裴光鑫的帮助。五峰在大学生村医中推行能力提升“双百”工程,采取轮训、师带徒等方式让大学生们能更快适应乡村生活和工作。70岁的裴光鑫和23岁的杨海燕成了“师徒”和“良友”。
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百年关村乡村医生裴光鑫:“她对这些网络系统、信息化这个方面,她就有她的专长。我们互相取长补短,她是学西医的、我是搞中医的,我们中西医结合,这样配合就可以很好地为村民服务。”
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百年关村乡村医生杨海燕:“我在去年经过他的帮助,我顺利考取了执业助理医师,我准备后年考执业医师,一步步增加自己的诊疗水平,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为乡亲们服务。”
一中一西、一老一少。师徒俩有很多不同,但相同的是为村民服务的初心。五年工作期满之后,杨海燕心中早已有了计划。
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百年关村乡村医生杨海燕:“我还会在这里继续服务的,有大学生村医来的话,我也会尽我所能帮助她。老百姓都需要我的话,我一定会在这里帮助他们。”
现在,五峰定向委培的93名大学生村医全部到村到岗,五峰实现大学生村医全覆盖。以村医为纽带,现在,五峰也在健康扶贫上发力。“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前移疾病预防关口。截至今年8月,五峰已完成80092人的家庭医生签约,40309名常住贫困人口每年享受健康体检,近万名慢病患者拥有了自己的“健康档案”,实现群众“小病不出村”的目标。(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祝如月 黄朋威)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01
上下滑动
“您最近感觉怎么样?地里活儿还多不?头晕不晕?”8月25日上午,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百年关村卫生室,23岁的村医杨海燕先与70岁的朱宏香聊了几句,然后拿来血压计给老人测血压。
朱婆婆患有高血压,曾经脑梗,每半个月就会来村卫生室“找小杨帮瞧瞧”。一道前来的,还有80岁的村民曾庆秀。在这里,杨海燕与师傅裴光鑫一起,为村民们提供诊疗服务。
图为杨海燕为村民曾庆秀量血压。
五峰地处鄂西南,百年关村交通不便,群众就医相对困难。裴光鑫在村卫生室工作50年了,已是古稀之年。
2019年之前,裴光鑫曾带过不少“徒弟”,但没有一个留下来。裴光鑫一度为“后继无人”而忧虑,“百年关村有1662名村民,村里不能没有村医。”
2014年,为破解乡村医生队伍老化、素质不高、服务不优等难题,宜昌市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定向委托培养工程,开辟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新路径。
出生于1997年的杨海燕,是长乐坪镇菖蒲溪村人,2015年高中毕业后,她报名通过委培工程,到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习。3年读书期间,委培工程为她每年补助1万元生活费和学费。
根据定向委培工程要求,学生毕业后需当满5年乡村医生。2019年3月,杨海燕来到百年关村卫生室工作。
在村卫生室,杨海燕的工作主要是协助裴医生进行诊疗、下乡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初来乍到,百年关村山高路远,工作环境与小时候“在大城市成为一名手术室医生”的梦想存在落差,杨海燕心里也“打过退堂鼓”。
每天跟着师傅学习、工作,杨海燕发现,师傅对前来看病的村民们总是非常细心耐心,医术与态度都受到好评。有时,碰到村民突发急病需要去镇卫生院治疗,师傅也总是开着私家车亲自护送,“大家对我师傅都很敬重。”
图为裴光鑫带着杨海燕配药。
百年关村地处大山深处,杨海燕专门买了一辆摩托车,一有空就到村民家上门服务。为村民们建立健康档案,开展慢病随访、叮嘱他们养成健康饮食习惯……一来二去,村民们也渐渐喜欢上了这名新来的“村医丫头”。
一年多时间下来,杨海燕的心态也在悄然发生改变,“我要留在村卫生室工作。”她总结,留在这儿有“三好”。
一是有师傅一对一指导,专业技能有长进。去年,通过师傅辅导以及参加县里的大学生村医能力提升“双百”培训工程,杨海燕考取了执业医师助理资格证。二是工资待遇有保障,通过努力,她还考取了镇卫生院的编制,职业晋升有进一步提升空间。此外,“这里的村民也非常朴素真诚好相处,我为大家看病经常获得感谢,很有成就感。”
业余时间,杨海燕也爱刷剧、网购、与朋友们聊天。眼下,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跟着师傅好好学习,提升诊疗水平,做好村民健康的守护人。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五峰共培养大学生村医97名,已实现全县大学生村医全覆盖。以村医为纽带,发挥大学生村医信息化优势,五峰“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前移疾病预防关口。全县已完成80092人的家庭医生签约,40309名常住贫困人口每年免费享受健康体检,贫困人口签约服务全覆盖,近万名慢病患者建立起了“健康档案”,有了大学生村医,群众不出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各类健康教育引导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 雷宇 见习记者 田博)
02
上下滑动
“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们考虑回村发展。”在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百年关村卫生室,大学生村医杨海燕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
杨海燕出生于1997年,2015年高中毕业后通过宜昌乡村医生定向委培计划,赴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习,2019年3月来到百年关村卫生室工作。一年多下来,她感慨,“留在这里有‘三好’。”一是,有师傅一对一指导,专业技能有长进,去年,她考取了执业医师助理资格证;二是,工资待遇有保障,去年7月,她考取了镇卫生院的编制,职业晋升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三是,村民们非常朴素真挚好相处,自己为大家看病经常获得感谢,有成就感。
据悉,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四年来共培养大学生村医97名,实现了全县大学生村医全覆盖。
8月29日
《三峡日报》
好政策引人 好待遇暖人 好模式“养”人
五峰实现大学生村医全覆盖
记者宋志豪,通讯员王登府、张小芳
上下滑动
8月25日,21岁的冯亚斯来到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红渔坪村福利院为老人进行健康体检。今年刚毕业的冯亚斯是五峰定向委培的大学生村医,与她同批次的还有21人,目前均在各乡镇卫生院进行为期6个月的学习,待学习期满并通过考核后,直接分配至各村卫生室上岗。
五峰属国家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其中因病致贫户近8000户,因病致贫率达37.5%。为扩充乡村医生队伍,五峰自2014年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培养计划,每年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遴选,联合三峡职业技术学院采取订单定向免费委托培养、签订服务协议的方式培养大学生村医,4年间已先后培养75人至各村卫生室工作。随着这22名“新生力量”相继到岗,五峰全县不含集镇、社区在内的97个村已实现大学生村医全覆盖。
好政策引进门,好模式助成长。为了帮助大学生村医提升理论和业务水平,五峰选定县、乡、村百名“老师傅”,采取“师带徒”“一对一”带教模式,由带教老师量身制定教学内容并进行阶段考核,县卫健局每半年再对“师徒”进行双重考核。
23岁的杨海燕2018年毕业,目前已在长乐坪镇百年关村卫生室工作2年。她的师傅裴光鑫是镇上有名的老中医,不仅会传授她各类临床经验,还教授她中医诊疗、中药配制等各种技能。去年,杨海燕考取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师徒俩分别获得资金奖励。除了“学艺”精进医术,杨海燕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全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其中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随访及相关档案管理。去年,她还通过考试进了编,“五险一金”有了保障,每个月工资有2600元,再算上公共卫生补贴,一年有6万多元的收入,在当地已不算低。五峰还打通上升通道,对优秀的大学生村医放宽执业资格要求,可直接参加编制考试,目前已有19人通过了考试进了编。
“全县50岁以上的乡村医生达73人,原老龄村医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跟师学技的‘赤脚医生’,工作以经验为主,对信息化技术不适应。”县卫健局党组书记肖永奎介绍,五峰培养的这一批大学生村医平均年龄仅23岁左右,接受过系统的理论知识教育,且更能适应当下信息化时代的工作需求。
年轻力量的加入,改变的不只是乡村医生队伍面貌,更是群众的就医观念。肖永奎说,农村的传统就医观念是“有病救治”,却忽略了预防和保健,让这批大学生村医负责公共卫生服务,就是要借助他们掌握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源源不断的活力,让他们“担纲”群众的“健康守门人”。(记者宋志豪,通讯员王登府、张小芳)
9月3日
学习强国
《湖北日报》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百年关村——
两代村医守深山
全媒记者 江卉
上下滑动
8月25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百年关村卫生室,大学生村医杨海燕(左)为村民检查血压,讲解保健知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阅读提要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是全省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每3个贫困人口中就有1个因病致贫。
近年来,五峰实施大学生村医定向委培计划,破解乡村医生队伍后继无人、素质不高、服务不优等难题。如今,学成归来的93名大学生村医全部到村到岗,与老村医一起,接力守护乡亲们的健康。长乐坪镇百年关村的村医杨海燕,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武陵深山,山高路远。在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百年关村,老村医裴光鑫年过七旬,仍坚守岗位。如今,他终于有了接班人:23岁的大学生村医杨海燕。
8月25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跟随中央媒体“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团走进百年关村,聆听两代村医接力护佑乡亲健康的故事。
老村医一干就是50年
雨后初晴,青山如黛。记者们一下车,一位身着白大褂的老者迎了上来,胸牌写着:乡村医生裴光鑫。
“我今年70岁,土生土长的百年关人。”村委会院坝里,裴光鑫带着浓浓的乡音,打开了话匣子,“上世纪60年代末,我当过两年民办教师,看到农村缺医少药,便弃教从医,至今已经当了50年村医。”
“50年前,村民得病怎么办?”记者们围坐在裴光鑫身旁,手机拍、电脑记,边听边问。
“小病拖、大病磨。”裴光鑫回忆,“像我这样的‘泥腿子’,培训3个月就上岗,成了‘赤脚医生’。”为当好赤脚医生,他向周边有名气的医生求教,又到宜昌学了5年。时间一长,村民们都知道裴医生看病“拿得准”,许多人翻山越岭来找他。
赤脚医生怎么看病?裴光鑫伸出三个手指,“看病有‘三土’:土房、土药和土医,吃药有‘四自’:自采、自种、自制和自用,还有针灸治疗。”
“这些年,政府投入大,村卫生室有了诊疗室、中药房和基本检查设备,还装了远程诊疗系统,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市里的大专家。”裴光鑫告诉记者,“村民买了医保,看病按比例报销。对贫困户,政策更优惠。”
“裴医生见证了乡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巨变,很典型、很感人!”集体采访一结束,《科技日报》记者刘志伟就约上裴光鑫,补充采访拍摄视频。
村卫生室来了大学生村医
“婆婆,您哪里不舒服?”听诊、量血压,一脸学生气的杨海燕看起病来像模像样。
“当初为什么选择当村医?”不大的诊疗室里,记者们见缝插针,抓紧时间采访。
“我从小想当医生,2015年高考,班主任推荐我报考了大学生村医定向委培计划。”杨海燕说,在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习4年,政府每年补助1万元生活费和学费;毕业后,保底要当5年乡村医生。
五峰地处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又是深度贫困县,2019年脱贫摘帽前,每3个贫困人口中就有1个是因病致贫。五峰卫健局党组书记肖永奎介绍,作为农村群众健康的“守门人”,乡村医生服务能力较弱,队伍青黄不接,难以满足村民的就医需求。
村医委培计划为乡村注入了新鲜血液。对此,裴光鑫感受最深,“年纪大了,越来越力不从心。2019年杨医生来了,卫生室有了两个人,一人出诊,一人坐诊,可以更好地为乡亲们服务。”
五峰还探索轮训、师带徒等方式,对大学生村医进行全方位培训,让年轻人尽快独当一面。
在百年关村,老村医裴光鑫和大学生杨海燕结为师徒。对徒弟杨海燕,裴光鑫倾囊传授自己的医术和心得,杨海燕也很用心,上岗仅半年就考取了执业医师助理资格证。
像师傅那样扎根大山
“那次突发脑梗,多亏杨医生及时赶到,我才捡回一条命。”69岁的村民朱宏香向记者们讲述了杨海燕的故事。
今年农历正月廿三晚上10点多,朱宏香出现头晕、发抖等症状。正是疫情期间,两个儿子都在外地,朱宏香试着拨通了杨海燕的手机。
“好,我马上到!”杨海燕二话没说,冒雪赶了一个多小时山路,鞋袜被雪水湿透。来不及歇口气,她又搀扶着朱宏香一步步下山,转诊到县医院。
“深更半夜,山大人稀,一个女孩子,不容易!”边听边记,《中国日报》记者罗望舒打心里佩服这个小姑娘。
“救人要紧,顾不上那么多。”杨海燕笑着说,为了出诊方便,自己花5000元买了一辆摩托车,“一开始不会骑,经常摔倒,现在已是骑摩托的高手了。”
“5年服务期满,你有什么打算?”采访拍摄中,中新社记者万淑艳问道。
“我还是想留下来,像师傅那样扎根大山。”杨海燕说,“留在这里有‘三好’。一是,有师傅一对一指导,专业技能有长进,下一步我还想考执业医师资格证;二是,工资待遇有保障,我还考取了镇卫生院的编制,职业晋升有空间;三是,我家就在附近,村民们就像自己的爷爷奶奶、叔叔伯伯一样,为他们看病,有成就感。”
如今,五峰全县共有93名像杨海燕这样的大学生村医,今年已经全部到村到岗。
9月6日
新华社
上下滑动
一夜雨后,空气清新。百年关村23岁村医杨海燕拎起药箱,跨上摩托车,行驶在大山的羊肠小径上……此时,村里年迈的老人正坐在自家门口等待杨海燕的到来。
百年关村所在的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是湖北省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村540户1806人,其中因病致贫170户481人,占贫困户的55%。2014年,宜昌市积极探索乡村医生队伍的待遇保障、人才培养等长效机制,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定向委培计划,每年补助定向委培村医1万元生活费和学费,这些大学生毕业后担任5年乡村医生。
“出生于山村,成长于山村,我更愿将自己的热情献给山村。”杨海燕说。2019年3月,杨海燕驻扎到百年关村,与卫生室七旬医生裴光鑫成了老少搭档。除了在村卫生室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她每个月都要到村民家里走访,为老年人量血压、测血糖,并做好“健康档案”记录。
村医老龄化严重、村医接班人匮乏,一直是乡村医疗改革的难题。裴光鑫在百年关村行医50年,一直苦于无人接管卫生室。杨海燕的到来让他感到欣慰。他告诉记者:“以前村子里就我一个医生,既要坐诊,又要出门问诊,很不方便。我有中医专长,小杨懂得互联网信息化医疗系统,我们可以互相取长补短。”
80岁的曾庆秀是百年关村一组村民,长期患高血压、冠心病,儿子患糖尿病。杨海燕经常上门帮助他俩量血压、测血糖,还根据卫生室建立的“健康档案”仔细研判,对症配好降压药物,叮嘱老人按时按量服用。
“只要一个电话,小杨总会上门来看我。”曾庆秀感叹道,“很多年轻人在大山里待不住,但小杨扎了下来。她很负责,关心我的病情和生活,就像孙女一样。”
69岁的村民朱宏香患有高血压,今年初突发脑梗,杨海燕与村干部冒雪将她转至镇卫生院接受治疗。朱宏香感动地说:“幸亏有杨海燕,不然我可能就麻烦了。”
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杨海燕不是个例。五峰2014年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联合高校定向委培97名大学生村医。截至今夏,97名大学生村医已全部到村到岗,使该县实现了大学生村医全覆盖。
目前,宜昌市有村卫生室1369个、乡村医生3038人,其中包括已毕业上岗的定向委培大学生村医779人,年轻村医已成为守护山区村民健康的新生力量。(新华社记者 田中全)
9月14日
《湖北日报》
50余名央媒记者跋山涉水,5天采访8座城市,所见所闻——
“每一个故事都令人感动”
全媒记者 江卉
上下滑动
8月25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百年关村,中央媒体采访团成员在采访新老两代村医代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大学生村医来了,我有了好帮手,能更好为村民服务。”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百年关村70岁老村医裴光鑫早就盼着这一天。
五峰山大人稀且交通不便,群众就医困难。当地克服财力薄弱,拨出专款定向委培大学生村医、发放乡村医生养老保险补贴、启动乡村医生培养“双百”工程,让每个村寨都有健康守门人。
“没有全面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工人日报记者唐姝看来,乡村医生队伍稳住了,村民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就打通了,五峰村医工程暖心又贴心。
“来,尝一尝高山深井水泡的茶!”在保康县赵家山村,村党支部书记赵祥华一定要邀请记者们喝杯茶。
保康县七成以上地区属喀斯特地貌,千百年来祖祖辈辈为水愁、为水困。2017年,该县在海拔1000多米的赵家山村打出483米的深井,成功探索高山深井取水,全县8.3万名贫困群众喝上“幸福水”。
“对大山里的乡亲们来说,小康就是这么简单。”“小康,既是中华民族筑梦千年的宏大叙事,也是百姓生活宽裕殷实、安康幸福的日常点滴”……从五峰村民对大学生村医感激的眼神,到保康乡亲拧开水龙头时脸上绽放的笑容,记者们记录着,也感动着。
5天的采访,中央媒体采访团披星戴月、日夜兼程,一路采写、一路发稿。大家纷纷表示,“奔向小康,每一个故事都打动人心,要把这些充满温度与感动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9月25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官方微信
《央视新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大学生村医
农民新的“健康守护神”
《中国妇女报》
湖北五峰实现大学生村医全覆盖
“海燕”飞进山寨 甘做村民健康“守门人”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强洪 姚鹏
见习记者 刘丽君
上下滑动
驱车从宜昌出发两小时,沿着崎岖的山路,8月25日,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湖北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百年关村。
“您最近感觉怎么样?头晕不晕?我给您量下血压”,在村卫生室,23岁的村医杨海燕一边与80岁村民曾庆秀婆婆拉家常,一边拿起血压计给老人测量血压,还不忘叮嘱老人按时吃药,注意饮食营养搭配。
“这孩子真好,为我们什么事都想到了。”提到这名“村医丫头”,曾庆秀婆婆竖起大拇指。
“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实现全覆盖
出生于1997年的杨海燕,是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菖蒲溪村人,2015年高中毕业后,她报名通过委培工程,到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习。3年读书期间,委培工程为她每年补助1万元生活费和学费。
2019年3月,杨海燕来到百年关村卫生室工作,与卫生室七旬医生裴光鑫成了老少搭档。除了在村卫生室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她每个月都要到村民家里走访,为老年人量血压、测血糖,并做好“健康档案”记录。
百年关村地处大山深处,杨海燕到岗后,专门买了一辆摩托车,一有空就到村民家上门服务。为村民们建立健康档案,开展慢病随访、叮嘱他们养成健康饮食习惯,服务着全村1600多名村民……一来二去,村民们也渐渐喜欢上了这名新来的“村医丫头”。
五峰属于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又是深度贫困县,此前的6万多名贫困对象中,因病致贫返贫人口2.25万人,每3个贫困人口中就有1个是因病致贫;百年关全村540户1806人,其中因病致贫170户481人,占贫困户的55%。
2014年,宜昌市积极探索乡村医生队伍的待遇保障、人才培养等长效机制,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定向委培计划,每年补助定向委培村医1万元生活费和学费,这些大学生毕业后担任5年乡村医生。该县同年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联合高校定向委培97名大学生村医。今年6月,除4名因特殊原因无法到岗,最后一批大学生村医毕业到岗,该县实现大学生村医全覆盖。23岁的土家族姑娘杨海燕就是93名守护乡亲们健康的大学生村医之一。
“一老一少”“中西结合”守山寨
为了让年轻的乡村医生尽快独当一面,五峰探索实施大学生村医能力提升“双百”工程,采取轮训、师带徒等方式,对大学生村医采取全方位培训,通过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小病不出村的目标。
在村卫生室,杨海燕的工作主要是协助老村医裴光鑫进行诊疗、下乡开展公共卫生服务。
初来乍到,百年关村山高路远,工作环境与小时候“在大城市成为一名手术室医生”的梦想存在落差,杨海燕心里也“打过退堂鼓”。每天跟着师傅学习、工作,她发现师傅对前来看病的村民们总是非常细心耐心,医术与态度都受到好评。有时,碰到村民突发急病需要去镇卫生院治疗,师傅也总是开着私家车亲自护送,“大家对我师傅都很敬重。”这让杨海燕对师傅充满了敬意。
裴光鑫过去是一名民办教师,当看到农村极度缺医少药,他毅然弃教从医。就这样在村里看了四代人的病,坚守了50年。2019年之前,裴光鑫曾带过不少“徒弟”,但没有一个留下来,让裴光鑫一度为“后继无人”而忧虑。
“以前农村是小病拖、大病磨,病死了还喝不上药”。裴光鑫感慨地说,“现在好了,村民们不出村就能看病。”“海燕”飞进山寨,让裴光鑫感到很欣慰。
“小姑娘虚心好学,现在一般的病都能处理了。”“我们一老一少,一西一中,取长补短,合作得很好,山村卫生事业后继有人了。”裴光鑫对这个“女徒弟”很满意。
“一心一意”甘做村民健康“守门人”
“为了做好村民健康的‘守门人’,在村卫生室,我边工作边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杨海燕告诉记者,2018年,经多方支持,县里共投资69万元新建了标准化的村卫生室,大大改善了村民就医环境。此外,村医的待遇也得到提高,养老也得到了保障。
一年多来,杨海燕的心态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她觉得“留在这里心里踏实”,一是有师傅指导,专业技能有长进。去年,杨海燕考取了执业医师助理资格证,二是工资待遇有保障,通过努力,她还考取了镇卫生院的编制,职业晋升有进一步提升空间,此外,“这里的村民也非常朴素真诚,我为大家看病很有成就感。”杨海燕说。
以村医为纽带,发挥大学生村医信息化优势,五峰“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前移疾病预防关口。记者了解到,全县已完成8万多人的家庭医生签约,4万名常住贫困人口每年免费享受健康体检,贫困人口签约服务全覆盖,近万名慢病患者建立起了“健康档案”,有了大学生村医,群众不出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9月26日
人民日报客户端
上下滑动
湖北省宜昌市一些乡村,长期面临着乡村医生缺乏的难题。因此,在当地,“小病拖,大病挨”,是不少百姓长期形成的就医观念。近年来,随着一批大学生村医进入乡村,这个状况开始出现转变。
今年80岁的曾庆秀,是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百年关村村民,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多年。由于百年关村处在山区,村民居住分散,曾庆秀每次去村卫生室看病,十多里山路都要来回走上几个小时。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百年关村村民 曾庆秀:一去一回,要半天,起码要四五个小时,我主要走不动,腿没有力气。
村里其他老人也都面临和曾庆秀一样的难题。而老村医裴光鑫,今年已70多岁了,他10年前就应该退休了。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百年关村村医 裴光鑫:我看了四代人的病,老百姓都担心裴医生越来越老了,以后不(做村医)了,我们看病怎么办?
像百年关村这样的情况,在宜昌市很普遍,以五峰为例,全县上百个村庄大多数村医都是超龄服役。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卫健局局长 柳国望:我们也想过办法,从毕业的中专生,大专生找回来几个,但总体还是不理想,回来一部分,因为待遇的问题,工作环境的问题、身份的问题,又流失了。
乡村医疗的状况,也急坏了当地政府,近年来,宜昌市开始探索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的计划,来破解难题。
湖北宜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委书记 陈华: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们把乡村医生作为补短板的抓手,通过补学费、提待遇、给编制等一系列措施,留住乡村健康的守护神。
这些措施包括联合高校定向招生、委培村医,政府每年补助学生1万元,毕业后到村保底工作5年,之后逐渐提高待遇,满五年即可考取医疗系统事业编制等。新政策给百年关村带来了新变化。大学生村医杨海燕被分配到百年关村。她除了在卫生室看病,每天还带上药品、医疗设备进家入户巡诊,并为村民建起电子“健康档案”,随时跟踪查询村民的健康状况。
在村民胡方桂的家里,前来巡诊的杨海燕经常还会尝一尝老人的饭食,为老人在饮食起居方面提供健康指导。在交谈中得知,胡方桂老人有时吃药会随意减少药量,杨海燕很着急。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百年关村村医 杨海燕:说了要吃两颗。怎么只吃一颗?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百年关村村民 胡方桂:我心想吃多了以后,对身体有影响。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百年关村村医 杨海燕:那不会有影响的,像您这样一降一上,这样对脑血管更不好。
杨海燕的反复提醒、劝说,让胡方桂老人心生感动,他调整了药量,改变了原来的用药习惯。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百年关村村民 胡方桂:这是关心我们,这是现在的政策好,来照顾我们这些老年人。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百年关村村民 曾庆秀:党的政策好,安排这样一个年纪轻优秀的医生,给贫困户老人看病,也不觉得繁琐,也不觉得累,随叫随到,和她沟通起来也方便。
杨海燕来村里后,治病观念也和原来大不一样了。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主任 朱绪华:以前我们(村医的)服务是以治疗为主,现在的服务是以预防为主。通过我们的健康教育服务,来提升老百姓对健康的认识,来实现我们大健康的理念。
现在的百年关村卫生室,像当地其他村一样,都是按比较高的标准建起来的,并购置了实用的医疗设备,让大学生村医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最近,杨海燕又跟随老村医裴光鑫学习中医,实践中她发现很多慢性病需要结合中医进行调理治疗,效果更好。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百年关村村医 杨海燕:中医比较治根本,西医见效快,有时候要相互结合在一起,这样效果就比较好。
目前,湖北宜昌市共培养像杨海燕一样的大学生村医1140名,已经毕业上岗的有779人。当地以大学生村医为突破口,已为全市30多万农民,建立了详细的电子“健康档案”,为全市20多万老年慢性病患者,签订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大学生村医正在成为农民的新一代健康守护神。
9月27日
中国新闻网
湖北五峰:大学生村医全覆盖
9月28日
中国新闻网
“95后”大学生扎根深山当村医:
当好村民的健康守门人
上下滑动
8月底,在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百年关村卫生室,杨海燕正在给村民量血压、听诊,她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委培村医。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鄂西南边陲,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小病拖、大病磨、病死还没吃上药”,此前的6万多名贫困对象中,因病致贫返贫人口22512人,每3个贫困人口中就有1个是因病致贫。
“百年关村有540户1806人,其中因病致贫170户481人,占贫困户的55%。”行医50年的老村医裴光鑫对记者说,他已经70岁了,早到了退休年龄,但因村里没有医生,才一直坚持下来。杨海燕的到来让他看到了希望:“等把小杨培养出来,我就可以踏实退休了。”
杨海燕出生于1997年,2015年高中毕业后通过宜昌市乡村医生定向委培计划,到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习,2019年3月来到百年关村卫生室工作。
工作一年多来,杨海燕认真学习钻研各项业务,学西医的她还跟着师傅裴光鑫学起了中医。如今,她已经可以熟练地为村民问诊。
裴光鑫口中的小杨很敬业:“工作踏实肯干,认真负责,经常周末加班学习,为病人服务,还负责把公共卫生资料整理到电脑里。”
大山里农户住址分散,距离较远,看病不方便,杨海燕便经常上门为慢性病老人问诊,当村民的“健康守门人”。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封村期间,69岁的村民朱宏香突发脑梗,儿子不在家,杨海燕冒雪上门诊治,迅速评估病情,联系镇卫生院,及时转诊救治。朱宏香说:“多亏小杨大夫,我才捡回一条命。”
为了更便捷地服务村民,她还买来了摩托车,走村串户。今年80岁的曾庆秀长期患高血压、冠心病,儿子患糖尿病,山里路途较远老人行走不便,杨海燕便经常上门帮他们量血压、测血糖、送药,叮嘱他们按时服药,“小杨态度好、服务好,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曾庆秀说。
学医期间体会过城市的繁华与喧嚣,农村条件相对较差,刚到村里工作难免有些落差,但杨海燕并不后悔:“村民们很朴实,对我很好,为他们服务,我感觉很有获得感。”
在宜昌,像杨海燕这样的大学生村医还有很多。2014年,宜昌实施乡村医生免费定向委培工程,每人每年补助1万元生活费和学费,毕业后到村保底担任5年乡村医生。其中,五峰4年共培养大学生村医97名,今年6月最后一批毕业到岗,实现大学生村医全覆盖。
为了让年轻村医尽快独当一面,五峰实施大学生村医能力提升“双百”工程,采取轮训、师带徒等方式,对他们进行全方位培训,通过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小病不出村的目标。
在今年春天新冠疫情防控期间,这些大学生村医开展外出返乡人员排查、体温测量和消毒、健康监测、宣传防疫知识,为村民筑牢健康防线。
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而这些工作离不开广大基层医务人员。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一号”文件里提出,要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允许各地盘活用好基层卫生机构现有编制资源,乡镇卫生院可优先聘用符合条件的村医。
“如今当村医待遇有保障。”杨海燕说,今年夏天考取了执业医师助理资格证的她,又考取了镇卫生院的编制,职业晋升有进一步空间。不过,目前她打算一直在村里工作下去,“只要村民需要我,我会一直为他们服务。”(作者 万淑艳 董晓斌)
10月4日
《经济日报》
咱现在治小病不出村
记者 杨忠阳 柳 洁
上下滑动
“那次突发脑梗,多亏杨医生及时赶到,我才捡回一条命。”69岁的村民朱宏香,提起村医杨海燕,眼中满是感激。
朱宏香是湖北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百年关村人,今年农历正月廿三晚上10点多,出现头晕、发抖等症状。适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两个儿子又都在外地,她便试着拨通了杨海燕的手机。“好,我马上出发!”杨海燕接到电话就冒着风雪赶了一个多小时山路来到朱宏香家。顾不上歇口气,她又搀扶着朱宏香一步步下山,转诊到县医院。
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是湖北省深度贫困县。群众就医相对困难,每3个贫困人口中,就有1个是因病致贫。“近年来情况有所好转,随着政府投入加大,村卫生室有了诊疗室、中药房和基本检查设备,还装了远程诊疗系统,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让城里的大专家看诊。”百年关村老村医裴光鑫说,“村民也买了医保,看病按比例报销,对贫困户政策更优惠。”
然而,乡村医生“青黄不接”问题依然困扰着这个山村。裴光鑫为难地说,“我70多岁了,越来越力不从心,镇卫生院路程远,村子里没有村医可不行啊!”
“乡村医生作为农村群众的健康‘守门人’,服务能力较弱,队伍后继乏人,难以满足村民的就医需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卫健委党组书记肖永奎介绍,针对这一短板,2014年宜昌市启动大学生村医定向委培计划,并协议约定每年补助定向委培村医1万元生活费和学费,毕业后到村保底担任5年乡村医生。
五峰通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定向委培工程,四年共培养大学生村医97名,目前已全部到村到岗。作为其中一员,杨海燕于2019年3月被分配到百年关村卫生室。
为让年轻的乡村医生尽快独当一面,五峰探索实施大学生村医能力提升“双百”工程,采取轮训、师带徒等方式,对大学生村医采取全方位培训,通过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小病不出村目标。在百年关村,裴光鑫和杨海燕结为师徒。对徒弟杨海燕,裴光鑫倾囊传授。杨海燕也很用心,上岗仅半年就考取了执业医师助理资格证。
“我们这里的传统观念是重治疗、轻预防、轻保健,依靠村医这根纽带,就能够从过去的‘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前移疾病预防关口。”肖永奎说,截至今年9月份,五峰已完成80092人的家庭医生签约,40309名常住贫困人口每年免费享受健康体检,贫困人口签约服务全覆盖,为近万名慢性病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有了大学生村医,群众不出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各类健康教育引导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10月9日
《中国青年报》
湖北五峰:95后村医成新一代健康守护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 雷宇
见习记者 田博
上下滑动
最近,老村医裴光鑫终于了却一桩压在心头10年的夙愿。
今年70岁的裴光鑫是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百年关村村医,在当地服务村民超过半个世纪。去年,村卫生室来了95后大学生杨海燕,由裴光鑫带教,眼看徒弟有望独当一面,还将留在这里接班,他“再也不用担心后继无人了”。
百年关村地处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山大人稀,交通不便。30多年来,裴光鑫带过不少徒弟,但有的去了县里,有的嫌收入太低跑到沿海打工,没有一个能留下。眼看自己快要干不动了,接班人还没培养起来,全村1620名村民看病怎么办?他一度忧虑不已。
在宜昌广大山区,老裴的担忧不是个例。几年前,宜昌市卫健委调研显示,全市乡村卫生室普遍存在队伍老化、后继无人的难题。
2014年,宜昌市启动大学生乡村医生定向委托培养工程,按照定向招生、定向委培、定向就业、定向晋升模式,探索开辟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新路径。
杨海燕是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菖蒲溪村人,2015年高考后,她得知如果报考村医委培工程,学成后将“包分配”回乡当一名乡村医生;3年在校学习期间,还能获得每年1万元学费、生活费补助。杨海燕从小有当医生的梦想,考虑到父母务农,家中并不宽裕,还要供妹妹读书,她报了名。
委培工程对当地生源尤其是贫困县或贫困户生源优先录取。杨海燕高考分数达标,被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专业顺利录取。
2018年6月毕业后,她来到五峰人民医院进修培训。次年3月,杨海燕走进百年关村卫生室。
杨海燕主要协助裴光鑫进行诊疗、下乡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百年关村距离杨海燕家有20多公里路程,她索性就住在村里。
百年关村540户1620名村民中,有218名高血压患者、34名糖尿病患者、3名精神障碍患者,还有孕产妇,这些都是杨海燕平时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是村里常见的慢性病,在师傅的带领下,杨海燕每个季度对每名患者上门随访一次,发现病情异常的,接下来每半个月再至少随访一次。
全村共8个小组,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出行不便,加上田间农活繁多,一些患有慢性病的村民很少主动去村卫生室体检就医。杨海燕一有空,就到村民家上门服务。一来二去,村民也渐渐喜欢上了这名新来的“村医丫头”。
在百年关村,最远的八组距离村卫生室有10多公里。为方便出诊,2019年5月,杨海燕用头两个月的工资5000元购买了一辆摩托车。
山路有的路段坑洼,一次,她骑车前往八组90岁的李明高家量血压,不料连人带车摔倒在地。所幸除了膝盖淤青并无大碍,她起身忍痛走到老人家。
来回奔波多了,现在杨海燕在山里已轻车熟路。
村医这个岗位远离城市,杨海燕却不觉得单调,因为她有自己的收获。
在五峰,跟杨海燕同一批次的大学生村医还有许多。为让这些年轻人尽快成长起来,五峰探索实施大学生村医能力提升“双百”工程,采取轮训、师带徒等方式,进行全方位培训。
“师傅对我有问必答、有言必讲,倾囊传授治病救人医术心得。”杨海燕也刻苦夜读,去年考取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接下来,她还想再努努力,争取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执业药师资格证。
按照委培计划,大学生村医必须在村卫生室服务满5年。如何留住人才?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卫健委党组书记肖永奎介绍,大学生村医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后,通过参加统一考试可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管理。去年,杨海燕考取了长乐坪镇卫生院编制,“工资收入翻了一番,五险一金也有了保障,职业晋升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每天跟着师傅出诊、学习,杨海燕更多感受到了这份职业的价值。
贫困户严万美患高血压多年,裴光鑫带着杨海燕隔三差五上门量血压,叮嘱用药,从不厌烦,严万美的血压最终稳定。去年的一天,严万美经历了一次手术化疗后在家休养,突然腹部剧痛。裴光鑫接到电话当即驱车将严万美送至县医院,又转送市区医院,一到就进了手术室。那次,严万美被诊断为肠穿孔,痊愈回村后,她逢人便夸赞裴光鑫救了自己的命。
“师傅挚爱这份承载光荣与使命的职业。”杨海燕说,虽然裴光鑫的家距离村卫生室不足百米,他还是筹钱买了一辆老式奇瑞QQ轿车,把私家车开成了救护车,无论三更半夜、刮风下雨,24小时随时驱车出诊,护送救助了多位命悬一线的重急病村民。大家对师傅发自心底地敬重,杨海燕看在眼里,记在心间。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杨海燕农历正月初一即返回岗位。裴光鑫因为年前到广州女儿家过年,交通管制之下无法及时赶回。杨海燕骑上摩托车,每天往返十几公里山路,为返乡人员和发热病人检测体温,赶在下午5点半上报监测数据,常常忙得顾不上吃午饭。为减少人员流动,她又为村民送药品、口罩,进行病毒消杀,为百年关村筑起一道健康防护墙。
“小杨医生随叫随到,多亏了她,我才捡回一条命!”70岁的朱宏香患有高血压、脑梗,春节过后一天晚上10点多,她突然出现头晕、发抖等症状,正值疫情期间,两个儿子在外地,她试着拨打了杨海燕的电话。杨海燕二话没说,当即与值班村干部一起冒雪赶至她家,将老人连夜转诊至县医院,经及时救治,老人转危为安。
眼下,杨海燕最大的心愿就是继续跟着师傅好好学习,提升诊疗水平,“像师傅一样做一名好医生”。
今年暑期,五峰定向委培的97名大学生村医已全部到村到岗,实现全县大学生村医全覆盖。发挥大学生村医信息化优势,五峰前移疾病预防关口,已完成80092人的家庭医生签约,40309名常住贫困人口每年免费享受健康体检,贫困人口签约服务全覆盖,近万名慢病患者建立起“健康档案”。群众不出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各类健康教育引导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来源丨魅力五峰综合
编辑|李智华
审核|王腾 彭畅
终审|王登府
原标题:《中省市主流媒体聚焦五峰,因为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