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纳入“无事不扰”清单企业达10.5万户
715 2024-12-27
榜羅鎮會議舊址(左)和榜羅鎮會議紀念館(7月24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馬寧 攝
走進甘肅省通渭縣榜羅鎮會議紀念館,一口鐵缸被游客圍得里三層外三層。這口生了的兩耳鐵缸,缸身、底部都出現裂痕。乍一看,除了歲月的痕跡,看不出特別。然而,就是這一口普普通通的缸,闡釋著共產黨人近百年來不變的“初心”。
1935年9月26日,中央紅軍到達通渭縣榜羅鎮,在這里度過了兩天三夜。
長征最終何處落腳是一直困擾黨和紅軍的問題。27日,紅軍在榜羅鎮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史稱“榜羅鎮會議”,明確以陝北為中心創建新的根據地,最終確定了長征的落腳點。
8月17日拍攝的榜羅鎮會議舊址內景。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紅軍到達榜羅鎮時,正逢百姓趕集。人們看到一隊人馬呼嘯而來,個個衣衫襤褸,誤以為土匪進鎮倉皇而逃。正在集市上擺攤賣饃的李增祥一家來不及收攤,紅軍行至眼前。
在紅軍的勸說下,李增祥一家留在鎮里。他的兒子李炳生回憶,父母幫著戰士們和面、烙餅、做飯。5歲的李炳生並不明白當時的情況,只記得家里人來人往,熱鬧極了。“戰士們一會兒提一打饃,一會兒拎一桶飯。每次飯熟了,紅軍都會先舀一碗遞給我。”他說。
一天,一名戰士扛來一口灌滿水的鐵缸放在李家灶台上,想用鐵缸燒水。奈何鐵缸又重又厚,燒了半天,也不見水開。李增祥看到後,拿出家里的一口鐵鍋,遞給戰士,讓他們以後拿鐵鍋燒。
紅軍臨走前,戰士來到李增祥家,準備還鍋。李增祥情願把自家的鍋送給紅軍,但好說歹說,戰士才肯收下鐵鍋,前提是用自己的鐵缸和幾塊銅板作為交換。臨走前,戰士們還將李家院落清掃干淨。
在榜羅鎮會議舊址,李炳生介紹紅軍留在自己家里的鐵缸(7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馬寧 攝
就這樣,紅軍的鐵缸留在了李炳生家。2011年,李炳生將鐵缸捐贈給榜羅鎮會議紀念館。如今,鐵缸生破損,但紅軍以缸換鍋的故事,卻一代一代流傳了下來。已是耄耋之年的李炳生,每每看到紅軍留給自家的那口鐵缸,便滔滔不絕地講起紅軍在榜羅鎮的往事。
通渭的老百姓如今這樣傳頌紅軍︰“他們喝一杯水給一個銅錢、吃一頓飯給一塊白元;寧肯露宿村道,也不入民宅;光著腳板,也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空著肚子,也不白吃群眾一口飯。”
“紅軍鐵一般的紀律,一切為人民的初心,是長征勝利的保證。”榜羅鎮會議紀念館館長蒲正格說,紅軍是緊緊依賴人民的軍隊,紅軍經過雪山草地,正因為很好地執行了軍隊紀律,得到廣大群眾的支持,才得以征服長征途中的艱難險阻,向著北方不斷前進。
(新華社蘭州8月17日電)